索引号: | 00000000000000000000 | 公开责任部门: | 县公安局 |
手机扫描本页二维码 |
公开日期: | 2017年11月07日 | 发布文号: |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及通知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内容概述: |
有位学者说,信息调研是一项让各级领导“耳聪目明”的事业,此话确实不假。信息调研工作是公安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调研既是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信息调研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新时期如何搞好信息调研工作,并将调研工作情况撰写成调研文章,尤为重要。
信息调研工作的艺术领域十分宽广,一些成语典故绝妙地道出了信息工作在某些方面的艺术真谛。那么,如何使信息调研这份事业更加艺术化,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写作体会,撰文谈点浅见,就如何撰写信息调研文章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信息捕捉,要有“捷足先登”的艺术
“捷足先登”比喻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有许多信息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它的时效性,必须及时、快速、准确抓住。机会对信息人员来说是火种,是灵光,是 “林中的响箭”,机会固然需要等待,但不能一味只靠等待,只有不断强化机会意识,机会才会来临。因此,一个优秀的信息调研人员必须具有信息敏感和寻机意识,能够从别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捕捉信息的机会,从“无”中看上“有”来。实际上,大量的机会和信息就存在于我们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中。“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去在灯火阑珊处。”确实这样,真正的好机会、好信息就“在灯火阑珊处。”——平常的工作、平凡的生活中显露风姿,向你垂青。真可谓事事有机会,处处皆信息。
古时候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考科举,要给报信的人赏赐银两,其方法是“头报三两六,二报三钱六。”因为第一个报信者捷足先登,信息量大,所以值钱。后来者信息量小或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捕捉信息亦是同理。谁动作快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其价值有时是不可估量的。捷足先登作为信息捕捉艺术的一个侧面来讲,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一个快字上,它还表现为一种综合能力,要达到捷足先登,除了需要动作敏捷之外,还要能够像侦查人员那样善于发现情况,像新闻工作者那样勤于观察与捕捉,像数学家那样迅速思考与推断,像主持人那样立即反映与表达,像机要员那样速发快传,否则,捷足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先登之目的。
二、信息积累,要有“博采众长”的艺术
“博采众长”是指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积于一身。这就靠我们平时积累。积累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积累的过程是学习和调查研究的过程。当信息积累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时,往往可以发现新的带规律性的价值更大的信息。信息调研人员对所有工作信息进行持之以恒的积累,既能达到丰富、沉淀历史的目的,又能为后人提供宝贵的信息财富,还能从积累的信息中挖掘、发现有用、有价值的新信息,寻找有关工作规律,因此持之以恒的信息积累工作十分重要。如积累事故方面的信息,能找出事故发生规律,从而找出有针对性地整治、防范措施,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较好的工作经验和思路。
诚然,信息的积累不是一味的堆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在信息的积累上要创新。信息的积累一般要通过广泛涉猎、大量捕获、选择性吸收以及分类和存储等过程才能获取广泛、鲜活、有价值的信息。信息调研人员在信息积累过程中既要坚持两眼向下,捕捉、获取基层工作的第一手信息,又要坚决两眼向上,了解上级管理意图、文件、规定,还要坚持两眼向外,注意收集同行及其他相关资料。要注意把在网络、报刊、文献资料中收集与在实践中收集相结合,赋予收集资料以现实意义,使其活起来,并更具灵感。特别要注意利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浩若烟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有利条件,积累新的、好的信息,让其为我所用。对已积累的信息,应分门别类,区别处理。对同一类型的材料,统一整理,并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对即时可用的信息,以新闻报道、简报、情况快报、网传信息等尽快处理。对暂时不用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材料编写积累相关资料。对已经积累下来的同一类别信息,达到一定份量、深度、广度,能够形成经验材料、调查报告时,要及时形成材料,向上、向外推介。
三、信息开发,要有“推陈出新”的艺术
“推陈出新”是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信息的推陈出新则是指从陈旧的信息中,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推陈出新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它需要借鉴,需要联想,需要发展,需要把过去的东西、外地的东西拿到现在、当地来比较、衡量,进行举一反三的思索,使之新旧交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一种结合的艺术、发现的艺术、创造的艺术。陈旧信息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只要注意运用推陈出新的方法和艺术,便可从无信息中发现有,从旧信息中发现新,从窄信息中发现宽。
四、信息筛选,要有“吹糠见米”的艺术
“吹糠见米”是指吹去糠便见到米,见效快。“堆积如山的情报,等于是空无一物。”筛选意味着舍得丢弃,要坚决除掉假的、重复的、过时地、表面的、与本单位关系很小或意义不大的信息,从质和量两方面突出少量的重要信息。所谓重要信息就是包括全局性信息、突发性信息、方面性信息、反馈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信息调研的基础来源于大量的动态性信息,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动态性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都能比较及时地反映出一个时期本地公安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为调查研究提供丰富的题材和内容,如何从中找出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闪光点”,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善于从大量的文件资料中捕捉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发出、收到大量的文件资料,要创造条件地接触这些文件资料,充分利用好文件资料,要细读文件资料,把它琢磨透,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二要善于分析综合,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问题。大量的原始信息是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基础,但是原始信息具有零碎、动态、浅层次的特点,只有经过鉴别、筛选、提炼、综合、加工等环节,才能从动态性中把握规律性,从中提炼出对领导决策具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观点、意见和建议。三要善于从基层群众的反映中发现问题,要围绕社会议论的热点和老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把群众的呼声、老百姓的意愿随时集中掌握起来,广纳民言,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多写“热点”和“难点”,多写“处方”式的文章。
五、信息选题,要有“出奇制胜”的艺术
“出奇制胜”是说用奇兵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信息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同一件事选择的角度不同,发挥的作用就大不一样。出奇制胜原为一种用兵的艺术,如果用于信息角度的选择上,同样可以产生使许多信息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一条信息产生了,怎样报、什么时间报、报给谁,是有学问而且讲究艺术的,有些信息内容虽然不错,但总是平平淡淡,没有涟漪,似曾相识,没有新意,没有掌握角度选择的艺术。出奇制胜,选好角度应当成为信息人员的一个基本功。出奇制胜作为信息工作的一种艺术,不是单纯地追求“奇特”、“怪异”,更非编造子虚乌有,哗众取宠。而是要求抓住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或提出的观点“超凡脱俗”,独具个性特点,让人耳目一新。这样既可以克服信息一般化的毛病,又能增强信息的活力与生机。
从信息工作的实践看,信息角度选择要达到出奇制胜之要求,就要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选择出不同的侧重点。如动态类信息要从时效性出发,以快带新而制胜;问题类信息要从反映事物的深层次、新动向、新变化上选角度,以出深而新而制胜;经验类信息要从现实意义、推广价值上选角度。以特而标新制胜。只有找到了每条信息的独特之处,信息的角度也就抓住了,出奇制胜也就做到了。
六、信息采写,要有“画龙点睛”的艺术
“画龙点睛”用来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使内容越发生动有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信息是一种精短的文体,多为“百字文”,常用“电报语言”,以便速发快传,以保证信息运用者用最短的实践,迅速有利地吸收利用。信息书面形式虽然短小,但在精当、准确、生动上比之其他文体应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画龙点睛的语言艺术。一是标题点睛,标题是信息全部内容的集中体现,是信息之“眼”。眼好了,信息就会活起来,因此,标题点睛要准确地反映信息的内容,做到语言新颖,言简意赅,首语如题,一语道破。二是正文点睛,是说在整个内容的编导汇总也要有点睛之笔,如内容的总括、归纳,观点的提炼与表达,点子的提出等,要尽力剔除信息语言中的“多余度”,由叙述语言转向精炼语言,达到以最少的文字囊括最丰厚的信息内容之母的。尤其是结尾部分配以点睛之笔,更显得干脆有力。
七、信息报忧,要有“点石成金”的艺术
“点石成金”的来历是一则神仙故事,说的是仙人用手指一点便能使石头变成金子,现在人们用来比喻把不好的食物或文字经过高水平的处理变好。在信息反馈中报忧成为一天难题,如能掌握“点石成金”的艺术,则可以使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甚至变忧为喜。对忧信息的“点化”不是隐瞒问题,更非扭曲事实把坏说成好,而应从以下几种思路上进行处理。一是对发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上报问题的现象,而是对发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后,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意见,把坏事变成好事。二是在报忧当中,善于发现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帮助领导在注意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找到解决问题钥匙。三是一些忧信息上报之后,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对领导批示后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要及时向领导反馈,对有指导性的意见还要注意提供给有关单位,引起各级领导的警觉,推动类似问题的解决。一条忧信息处理地好,能引起一串很有价值的、金子般的建设性意见,较好地体现“点石成金”的意义。对忧信息不回避、不掩饰,积极采取治理、转化、解决措施与方法,讲究报忧艺术是可以做到“点石成金”的。
八、信息调研,要有“脚踏实地”的艺术
“脚踏实地”是指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不虚浮。内容真实是信息调研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信息的准确性就是真实反映信息的客观实际程度。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如果我们收集反馈的信息是偏听偏信的或浮夸的甚至是虚假的,那么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影响领导正确决策,将会给人民给事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信息工作人员要十分注重信息反馈的准确性,要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把握、加工、处理,对于模棱两可的信息要亲临其境进行调查核实,对重要信息要反复验证,确实真实可信后再反馈到领导及上级职能部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的不准确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和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就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解决调研作风不实的问题。现在有的调查研究作风不实,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图轻快、省事,走马观花,只做表面工作。这样形成的材料很难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有失偏颇,影响领导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判断和队伍现状的了解。因此调研必须在“深入”上下功夫。真正沉下去,多接触基层,多接触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求知于实践。另一方面,解决研究深度的问题。调研文章要力避空泛议论的口号式文章,力争多出引起决策层注意的精品。要在研究问题上多下功夫。研究问题要善于在“结合”上做文章,选准上级精神和本辖区、本警种实际的结合点。研究问题不能简单地罗列现象,而要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问题也不是沉湎于文字上的雕龙绣凤,而是要有思想、有观点、有内涵,做到立意要新,视野要宽,层次要高。要注意防止在同一层面和同一水平上的重复调研,善于借鉴已有的调研成果进行滚动式调研,不断启发、提高和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调查研究来指导实践、深化认识的目的。
九、信息文章,要有“血肉相连”的艺术
“血肉相连”是指血肉紧紧连在一起,不分离。信息文章也要做到这一点“血肉相连”,要做到“有血有肉”。点子再好,选题再准,如果采写的文章质量不高,采用率必然不高。无论信息调研还是新闻写作,他们都属于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艺术总是相通的,有它们的共同点。文字的魅力等于=思想魅力+逻辑魅力,因此,这就要求从事信息调研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努力培养较好的理论功底和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并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沉下心来,投入到文章的写作中去,有效提高调研文章的质量。这就要求写法要有“灵气”,要有技巧。第一,言之有物。就是不说空话、不说假话。做信息调研工作,更要有这种意识,说真话、说实话,不说假话。要精心提炼论点,论点要争取“新、奇、特、深”等方面下功夫,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同时,关键是论点要正确、科学、合法,符合政策、法律和常理。人们常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篇文章的论点,就要给人一种“一片冰心”的感觉。第二,是言之有理。就是你写的信息和文章要有具体的数字和典型的材料来论证。不能做那些似是而非、白马非马式的论证。你的信息和文章,要有严密、缜密的逻辑关系来论证,就是再小的一条信息,也要首先提出来你的论点,然后再展开论证。有时候信息和文章的力量,就在于它的逻辑力量。同时,要精心提炼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充分运用归纳、演绎、辩证方式,进行论证。第三,是言之有文。古人讲“言之无言,行之不远”。这个意思就是说话、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广为流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搞信息和调研工作,就是要作“春风”,作“剪刀”。行内话要少说,新鲜事要多讲。信息主要是给领导者、给同行中人看的,要少讲道理,多说事实。
诚然,熟练掌握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学习。对于基层信息调研人员来说,也不例外。学习,是信息员素质提升的前提,是关键。笔者认为,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应当成为信息人员学习的新追求。做好信息调研工作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能力。诸如识别和评价信息源的能力;解释、分析、综合、评价信息的能力等等。缺乏这些能力,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死记硬背知识,也不会成为高水平的信息工作者。而这唯一的捷径还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来源:公安网)